2012年2月《社创》“公益相亲会”稿:追光时刻

[复制链接]
查看830 | 回复1 | 2012-5-23 18:26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追光时刻

特约主笔/卢昱



剧场的主角

剧场的门关上了,大人们的寒喧与孩子的哭闹,都开始慢慢低沉下来。在一片渐渐充满期待的窃窃私语中,灯光开始变暗。最后,只看得到顶灯迷离的光斑,和指示座位号的黄色号码。整个世界被封在黑暗中,只等待那一道光。

一束黄色的强光从顶上突然喷出,打在舞台的中间,如同利剑,劈开四周的黑暗。一对青年男女,互相搂住对方的腰,静静站着,凝情对视。沐浴在灯光中。他们看不到周围的世界。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。星眸绛唇,漆发朱颜,纤毫毕现。

——这是幸福的普通青年。

但,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。灯光在那对青年的身上停留一瞬,便离开他们,在舞台上游移起来。很快,它找到了今天的主角——那个孤单的,正蹲在舞台边缘的角落,抱着膝盖画圈圈的女孩。舞美用吹风机送来人送的雪花,背景音乐响起,是二胡的长叹,《病中吟》,或是《枉凝眉》?

噢,那个孤独的人儿,才是今天的主角!



选择,还是被选择

喂!你说,没必要把孤独描写得那么凄凉吧。孤独,不一定代表着不幸福。

是啊。但孤独,未必是自己的主动选择。对于那些渴望生命丰满的灵魂来说,孤独,是一种无奈,甚至可能是一种错误。在这个普通青年都恨嫁而不得的年代,我们的公益青年,选择了公益这个职业的男孩和女孩,该如何直面他们的孤单?

作为一个在公益圈混了多年的老牌观察员,看着一个个有意无意被“剩”下的孤男寡女,我有很多的猜想。比如,我猜想,公益青年“被剩”的原因,也许是因为他们的选择面太窄。无论是选择,还是被选择。

从世俗的角度来看,公益青年们的定位十分尴尬。在普通青年看来,他们对身边的物质并不在意,却去理会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人、其他生物,乃至担任拯救地球的重任,却少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感,大约迹近理想主义的文艺青年。但是,在文艺青年看来,他们又过于务实。每天更多地在处理,EXCEL表格,资助申请,或者面对服务对象的抱怨。

公益青年不是第三种青年,但却常常无法融入前两种青年。他们的行业特质,加上一些坚持的“怪癖”,让他们容易被屏蔽在大多数青年的圈子之外。当同龄人谈起股票、谈起装修,谈起年终奖,谈起华服、名包、豪车而眼睛放光的时候,他们只能在一边静静听着,插不上话。当别人开车出去兜风,去“农家乐”享受各种“野味”的时候,他们却骑自行车,坚持素食,关心远在天边的贫穷,关心整个地球的变化。



“剩”的非充分必要条件

和常人的认识不同,电影和小说中描述公益工作那种美丽的山水、多样的人文,和孩子们的笑脸,只有很少几个领域能够接触到。即使在那些领域,从事公益带来的感动和温情的时刻,也并不常见。更多的是繁琐、忙碌、重复、三点一线甚至两点一线的生活。“一个人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,策划、筹资、媒体、研究、后勤几乎都要去做,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出差,工作到三更半夜更是常有的事情。”,“平时要加班加点写项目书,节假日不是在组织活动就是在参加活动的路上,难得的年假也奉献给了义工时间。”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,压缩了他们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。

而公益领域的专业性,也让这个领域的机构,要么男生扎堆,要么女生扎堆。其中,更以女生扎堆为多。在这样的机构中,“内部消化”也变得很困难。一个姑娘写她的机构,“都已经名草有主了”,“单身女生进去了,很难不单身着出来!”

这一次对公益青年的调查,证明了我“选择面太窄”的猜想。高达68%的受访者认为“生活方式单一,社交圈太窄”,是让公益女生“剩”下的原因,而“公益组织工作压力大,无暇顾及婚恋”的选择者也达到了51%。

另一层压力,来自于匮乏的物质条件。正如一位年轻人所写:“超过半数的草根公益人薪资在社会平均工资以下。很多组织都出现过‘断粮’危机,而这些公益人的薪资待遇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。几个月或是半年拿不到薪水的压力下,谁还有心情约会?”

对未来的迷惘和惶恐,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。“很多公益人所在的组织尚未注册,坦白讲,是‘打黑工’,多数人享受不到正常员工的社会保险,更谈不上住房公积金了。而另一方面,未注册的不合法性,也会让人对于未知的将来感到彷徨。也许某一天醒来,失去了工作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
不过,在我看来,这些客观原因,并不能构成“剩”的充分必要条件。因为虽然公益青年有这样的不利环境,但也有非常吸引人的条件。比如,他们和她们,并不在意伴侣的经济条件。这一点,对于还未成为“绩优股”的对方,特别是男生来说,应该还有极大的吸引力。调查表明,65%的公益领域未婚青年能接受无房无车的“裸婚”,有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认为“闪婚”没什么不好。甚至对于最花钱的婚礼,也只有38%的青年认为,非办不可。“一切从简”把婚礼简化到“吃个饭就行”的,有高达39%,甚至认为“不办婚礼,两个人真心相爱就好,没必要办给别人看”的比例,也高达13%。这样的比例,无论在普通青年中,还是在文艺青年中,恐怕都很少吧(再次声明,我们公益青年并不是第三种青年)。考虑到这个调查中小于22岁的受访者比例只有6%,可以认为,这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考虑成熟的结果。收入欠佳的年轻人,特别是小伙子们听了这个结果,会不会闻猎心喜,组团“刷”公益圈的姑娘们去?



不易被拿下的公益青年

且慢。公益青年,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拿下的。事实上,他们或她们虽然对物质要求不高,但是对精神要求极高。这,也许可能是公益青年被“剩”下的最主要原因。虽然她们对伴侣的要求简单到:“没啥条件,合得来就行”。但他们自己也知道:“殊不知这合得来其实是相亲的最高条件,要细分下来,恐怕包括:人生观、世界观相似;懂得包容,还要有温暖:互相尊重互相支持,哪怕你做别人看起来多么疯狂的事情……”

要求伴侣支持,至少是理解自己的选择,是一个极高难的技术动作。有多少人会把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加诸自己的亲人、朋友之外的其它人,甚至其它生命之上?有多少人可以认同“不为成就个人,不为成就机构,而为成就社会”的理想?在今天这个理想稀缺的年代,要寻找这样的伴侣,颇为不易。所以有37%的受访者认为公益女青年“眼光过高,过于理想主义”是“剩”下的主要原因,并不是无凭据的。

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,是公益青年的独特气质。他们所浸淫的公益工作,让他们习惯了公平意识、权利意识,也让他们认同并坚持着男女平等。更进一步地,她们支持着弱势人群,也习惯了抗争的姿态。这会让不少公益青年显示出一种“不妥协”的气质来。所谓“敌人是时时斗争,朋友是有时斗争”。为了一个理念达成共识,他们或她们,可以和你争个天长地久。所以35%的受访者认为“女权主义太强”是公益“剩女”主要原因。与此同时,让我们这等尘念未消的俗人也感到遗憾的是,公益青年,特别是女孩子们,为了避免被打上“物化”的烙印,为了追求与男性的平等,为了更好地融入到服务对象中,常常会默默地地消减自己身上妩媚的女性元素。她们在工作上被承认的同时,却淡化了女性特有的吸引力。于是在爱情的竞技场上,她们更显得被动了。

不过,幸运的是,公益青年们的理想主义,同样也带给了他们和她们清晰的人生方向。80%的受访者认同“爱情是婚姻的基础”,而58%的受访者 “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和婚姻”。既然他们和她们,有了明确的方向,那也不必对暂时的孤单感到惶恐吧。有高达55%的受访者,都坚持“如果没有真爱,就不会走入婚姻”。坚定如此,外人又何必多言?达成所愿,便是幸福;不磨刀背,终能成功。传说古代以色列有一位智慧的国王叫所罗门的,讨论人生的意义。他觉得人生因缘皆有定数,不必过份追求。怀抱淡然,生命中将有的,终将会来。在据传他所著作的《传道书》中,这样写道:“

  凡事都有定期,万务皆有定时:生有时,死有时;栽种有时,拔除有时;杀戮有时,医治有时;拆毁有时,建造有时;哀恸有时,跳舞有时;抛掷石头有时,堆聚石头有时;怀抱有时,离散有时;寻找有时,失落有时……

   如果你相信等待的人终会出现,只是需要正确的时刻,正确的地点,那么既然等了这么久,也不须急在一时。听从心的召唤吧。终有一天,会让你感慰,等待是值得的。只是在那一天来临之前,要记得“满目关山空怀远,不若惜取眼前人”。不要只盯着远方,也须看一看脚下。也许你的“对先生”或“对小姐”,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呢。

   惟愿我们的公益青年们,在这个买不起船票的2012,能够留多一份时间给自己,送多一份宽容给爱人。不论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情人节,你有没有成功“脱光”,都请保留那一份从容和乐观,对理想的坚定与信念。

   今天的灯光,将留给舞台上充满着自信与希望的你们!
辛豪杰 | 2012-5-23 19:44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杀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阳光

本版积分规则